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家长都害怕自己家的娃能哭能闹,更有的家长经常吐槽自己家的孩子“像猴子一样调皮”,但并不是所有的娃都这样,还有一类孩子,他们往往很羞涩,不爱和人打招呼,也不喜欢和别人进行互动……幼儿园老师将有以上特征的孩子称为“不燃型”宝宝,在老师看来,这样的娃需要家长帮助积极改变。 小娃去幼儿园月余,被老师划为“不燃型”宝宝 3岁的朗朗去幼儿园一个多月,除了起初几天需要老师喂饭以外,好像也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操心的。谁知,妈妈悬着的心刚放下没几天,却被幼儿园老师约谈了。一天放学回家,老师特意让朗朗妈妈留下,和她单独聊聊。 幼儿园老师说,朗朗入园后的确很乖,但却有些“安静得出奇”,比如他不大爱和小朋友打招呼,对其他班级的老师也是爱答不理,有的小朋友想拉拉他的小手,他就会赶紧跑到老师身后躲起来。到了课外活动时间,孩子们都成群结队地疯玩,但朗朗总是“高冷总裁范儿”地站在外围,反而是回园的铃声响了,他才对玩耍这件事提起来一点兴趣。 老师追问,平时朗朗在家是什么状态呢?妈妈说平时在家他也爱“宅着”,即使是爷爷奶奶故意逗笑他,他也多半是扯扯嘴角作为回应,很少有开怀大笑的时候。妈妈也说,儿子仿佛比同龄人要“成熟”一些,做什么事情好像都特别有“节制”,但是他是知道互动的,心理全都明白。 了解了这些,老师总结说,朗朗属于“不燃型”的宝宝,她在平时的幼儿教育中总会碰到。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宝妈有些犯愁。 三种类型的宝宝,你家属于哪种? 在《干法》一书中,稻盛和夫将人分为三种类型:不燃型、可燃型和自燃型。这位老师也从实践中总结出了这三种类型的宝宝特点。顾名思义,自燃型的宝宝属于自来熟的哪种类型,热情奔放,好动,好奇心也强,不用老师多说,甚至还没等老师下达指令就已经“疯”起来了。 可燃型的宝宝更中规中矩一些,他们往往都很乖,能按照老师安排的去玩耍、睡觉等。有时候孩子也会有调皮捣蛋的行为,但都在可控范围内。在老师的带领下,这类宝宝可以“燃烧”得很好。 而朗朗就属于“不燃型”宝宝,“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在人际交往和课程训练中多少有些慢热的感觉,内在意愿较弱,主动性不强,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这样的宝宝如果外在推力不够强,方向不对的话,对他们所起的效用也不大,依然“燃烧”不起来。 老师说,其实哪种类型的孩子都有好管和不好管的时候,也不是衡量优缺点的标尺。但“不燃型”宝宝和单纯内向的孩子还不一样,在群体生活中容易落单,还是需要引起家长注意并帮忙改进的。 什么原因让宝宝“燃烧不起来”? 高冷也好,退缩也罢,都是站在大人的角度给孩子做出的评判。“不燃型”孩子真正的内心诉求是什么呢? 1、 内心遭受过创伤,用“回避”保护自己 不可否认,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宝宝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过伤害,可能是大人无意间抱得过紧,或者是有的亲戚爱开玩笑,咬宝宝的耳朵,但家长都没太注意,也没制止,但却在孩子心理扎根了,他又不会表达,所以再接触别人时就有些距离感。 再就是亲子关系遭受“危机”,比如家里要二胎了,却没顾及大宝的感受,当大宝想主动接近二宝的时候,家长强烈制止了。让他感到自己不受关爱了,自己很危险,所以就用“回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2、 受教育方式和成长环境影响 有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散养”,散养有散养的好处,但却容易疏忽了对孩子的观察。不燃型宝宝可不是自闭症,他们对周围环境,对人与人的相处都有互动,只是家长没能及时引导和鼓励,时间长了宝宝好像也就没那么大兴致了。 另外,不燃型宝宝的形成,还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有的娃从出生就和老一辈人在一起,凡事以安全为第一,远离公共场所,活动范围常常就是自家小院,因而对外界事物也有排斥和逐渐熟悉的过程。 3、 喜欢通过独处来获得安全感 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都比较大,他们对“安全感”的感受和定义也是有区别的。有的孩子发现别的小朋友不带他玩,感到自己被孤立了,因而特别喜欢和小伙伴在一起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喜欢在群体中找位置,以此来获得安全感。 不燃型宝宝则喜欢观察别人的活动,喜欢独处,安静就是他们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方式。相反,他们认为社交有些麻烦,社交不但不会让他们放松,反而是一种负担。这需要父母积极引导,不能总是让娃关在“蜗牛壳”里。 4、 有自己的节奏,只是比较慢 不燃型宝宝并非永远钻在“蜗牛壳”里不出来,而是他们有自己的节奏,他们需要慢慢来。有的家长一看孩子闷得要命,就气不打一处来,训斥孩子“慢吞吞的干啥能行?你到底是咋回事”,或者强迫孩子适应热闹的环境,家长跟着起哄,这些都有些操之过急了。 宝宝只是有自己的节奏,他按照自己的节奏走比较舒服,家长适当引导就好了,千万别强求。他们不喜欢和陌生人互动很正常,这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互方式有很多种,不燃型宝宝可能更钟情于独处的绘画、写作、手工等。家长要因势利导,不能一棒子打死。 家长如何高质量地养育“不燃型”宝宝? 不燃型宝宝要么是内在动力不足,要么是曾经被外部环境所伤,找对原因,因材施教,才能高质量地养育孩子。 1、 努力消融创伤对孩子的影响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恶”的教育,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有多暗黑,有多少危险正等着你。他们怕孩子太脆弱,所以从小就开展吓唬式的教育,但孩子太小,用力过猛容易真的吓到孩子,让他们对交往、对同伴都感到失望和害怕,平时受到一点小的挫折,也会演化为不可磨灭的创伤,所以他们选择独处,或和最亲近的人呆在一起。 要知道,童话故事之所以吸引孩子,是因为那都是美好的事物,能引发孩子的正能量,能给他舒服的感觉。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有黑暗,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如何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积极弥合孩子心灵受到的创伤,让他走出阴影,重新拥抱世界。 2、 及时回应孩子的内心需求 有句教育名言说:“孩子的每一个坏习惯背后,都是你没看到的需求!”曾盛行一时的“哭声免疫法”,号召对哭泣的孩子掐时间管理,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坏习惯,结果却造成了亲情的割裂,孩子是听话了,但是也不再信任父母了。宝宝有社交的需求,但家长却以劳累、危险、天气不好等各种借口,规避孩子的需要,孩子自然就不爱玩了。 家长要及时回应孩子的内心需求,并及时反馈。不要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躲得远远的,根本看不到家长的身影,那他只能选择和自己呆着了,以便回避这个世界的冷漠和不公。 3、 引导孩子“好动”的能量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燃型宝宝也可以加快节奏,跟上大家的步伐,这需要家长耐心的引导和互动。首先要掌握好宝宝慢热的节奏,然后通过分享的快乐、适当的奖励等措施,带动宝宝“燃烧”起来。 不燃型宝宝还是自燃型宝宝,只是外在表现方式不同,但相信每个生命的深处都有阳光的、鲜活的、灵动的,与生命阶段特征相符合的灵魂,需要家长和老师来开发和耕耘。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来源网址: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LZ3QaY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