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半,巴中市南江县正直镇方山村村民方大叔穿上胶鞋,背上布包,拿上小剪刀,就往家下面的青年科技农场走去。10多分钟后,他站在农场下方,抬头望去,阳光正穿透云雾,照亮了挂满枝头的鲜嫩苹果。今天,他和村民们要按订单摘下对应数量的苹果,套好袋子装进带有泡沫膜的纸箱里,以最快的速度寄给消费者。 △方山村村民方大叔正在采摘今年丰收的苹果 10月,是这里的苹果丰收季。9月底,青年科技农场的负责人蔡青松就陆续接到预定电话,都是老主顾,惦记那一口汁水充足、甜味刚好的苹果一年了。只是今年雨水多,原本10月初就丰收的苹果推迟了约半个月,馋坏了食客,也急坏了蔡青松。 眼下,终于丰收!今年的苹果不仅同样甜脆多汁,还多了“数智味”。今年3月,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联合海康威视STAR公益,为农场装上了接入光照度和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的农业物联感知设备、物联网杀虫灯、农业管理平台等,不仅能帮助蔡青松远程观察果树的生长情况,还可以通过采集各类环境数据,制定更科学、高效的种植方案,为丰收增加一份确定性——这份更确定的丰收里不止有果实,还有村民们越来越好的生活。 从0到种出苹果 挑战一个接着一个 2017年,蔡青松返乡创业,在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的支持下,将15000多棵苹果树苗,种在了海拔800-1000米的方山村。 △俯瞰农场,一排排苹果苗都是希望 雨水充分、昼夜温差大、土壤富硒,让这里的苹果多汁鲜甜。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种植的烦恼,比如山区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了,今年40岁的蔡青松在和50岁的方嬢嬢、60岁的幸福叔、68岁的方大叔等大龄村民组成了果园“核心团队”,光是开垦许久未打理的荒地,就花了20多天,用背篓一筐筐运了1200多包肥料用来施肥。 △大伙儿一起开荒 他们的努力换来了丰收,种出的苹果一年比一年多、大和甜。但丰收的路上,挑战总是一个接着一个,比如变化多端的天气和病虫害。在苹果成长的过程中,连续的雨会影响苹果个头、外形和甜度;真菌会让苹果长出过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害虫则会“大口、大口”地咬苹果。蔡青松曾看着感染真菌、被害虫咬掉的苹果心疼不已,但也只能忍痛剪掉受损的苹果,再想办法解决。 除了不断实践,积累经验,蔡青松还会请教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的专家顾问丹尼尔,每次聊天,青松就像如饥似渴的学生,一点点靠手机翻译记下专家的建议,然后在手机上回复:“OK、OK。” 从丹尼尔这,他知道了如何混合肥料发挥更大效果、某些小昆虫比大昆虫更危险、特定时节下降雨量超过50毫米,就要再喷洒一种保护剂……他们还发现,长期监测记录下光照度、土壤温湿度等,能更科学、更有计划地种出好苹果。 “以前我们都是根据县里的天气预报来记录,但山区的天气多变,有时山下是晴天,山上是雨天,县里的天气预报无法很准确。”这不仅时常打乱剪枝、梳果、排水等计划,而且无法制定精准、科学的种植计划,比如根据光照度选择苹果摘袋时间;根据土壤温湿度分析虫卵和真菌存在的可能性,以便提前控制等。“好在,今年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好助手。’”蔡青松笑着说道。 物联感知设备助力种植更科学 “小”苹果里长出“大”丰收 今年3月,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联合海康威视STAR公益,为农场装上了心心念念的科技设备。接入传感器的农业物联网视频感知设备,能采集山区精准的光照度、土壤温湿度等环境数据,帮助农场科学种植。如果土壤湿度太高,就准备排水等措施,如果光照度不够,就推迟摘袋,保证果实在光照度充足的情况下吸收阳光。 △蔡青松和方大叔一起调整海康威视的设备 此外,通过海康威视的农业物联摄像机、农业管理平台等,蔡青松远程就可以观察果树的生长情况,构建更系统性的病虫害监测,实现苹果生长态势、病虫害定期定时巡检,叠加物联网杀虫灯,多方位降低虫害扩散风险。“这让我们巡查病虫害的效率大幅提升了,并且定期检查物联网杀虫灯里的虫,也让我们对害虫的种类更加了解,更好地做预防。” 最近,专家丹尼尔来到了青年科技农场,通过对精准的温湿度等数据进行复盘,和蔡青松讨论制定了来年的种植方案,例如通过监测光照度、土壤湿度等数据,定时定量地施肥或用药,保证效果发挥到最大。“从靠经验到有数据依托的科学规律,有了科技的帮助,我们的丰收多了一份确定性。这样种出的苹果会更大更甜,大家的生活也会更有滋有味!” 青年科技农场不仅为方山村增加了一抹甜,也让辛勤耕耘的村民增加了一些收入,增添了一些生活向好的确定性。 今年,丰收的喜悦刚刚开始,方山村的土地不断收获希望和幸福。科技,也在这其中成为重要的工具之一,为农业插上提质增效的“数智化翅膀”,让人们在故土上也能充满力量地生活。海康威视STAR公益方面表示,未来将持续科技助力,让更多的土地长出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