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温差变化较大,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随着气温骤降和持续低温天气,医院内心血管疾病就诊人数有所增高。突然下降的气温会导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升高、在受到外力作用或者血压波动等原因的情况下,会造成斑块不稳定,引发斑块破裂情况的出现;或者出现心悸、心率加快等症状,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丁寻实表示,冬季气温陡降,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会增加外,也会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而感染同时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建议在冬季,对于有潜在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在家里可以安装暖气片等取暖设备,使房间内保持温暖环境,注意加减衣物避免寒冷、避免剧烈活动。有“三高”及心血管基础病的患者,需定期复查。 最近几十年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都在明显增加,以高胆固醇血症的增加最为明显。2018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成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35.6%,相当于10个人中有近4个人患有血脂异常。据丁寻实介绍《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版)》对血脂异常人群做了危险分层,每一位患者来到医院就医时,医生们都会对潜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做相应的心血管疾病危险风险评估,并对其进行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阶梯式用药方案设计等个性化血脂治疗计划。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基础,考虑到我国人群对他汀类药物剂量的耐受性,新指南推荐起始使用常规剂量或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对于他汀类药物不耐受者可使用天然降脂药血脂康作为起始降脂治疗。当他汀类药物或血脂康不能使LDL-C达标时,可联合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 “对于心血管疾病目前属于一种高发态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应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推动分级诊疗。目前我们针对血脂异常患者会在医院制定好治疗方案后,让其带回社区通过社区医生、康复治疗师或者临床药师对其进行进一步指导。加强治疗的无缝衔接培养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最终达到老百姓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减少在入院率和致死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丁寻实说。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 “双通道”政策下,截至7月底,四川全省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定点药店已有6786家,在纳入统筹的药店购药,只要是医保目录内的药品,市民都可以享受到政策报销,“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经逐渐完善。一些连锁药店还配备了执业药师,不方便到医院就诊的市民朋友,也可以就近享受到‘健康管家’的服务。 据海王星辰健康药房执业药师秦丹介绍目前患者对血脂异常的重视程度有限,易忽略相应的疾病管理和诊疗。同时对联合治疗了解较少,且在社区患者存在疾病症状稍有改善就擅自停药的情况。药房是慢病患者血脂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其所在药店结合最新指南及相关的科普知识,通过系统规范、生动有趣的科普,让患者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血脂异常,从而提高患者血脂异常管理及用药认知,为患者诊疗奠定良好基础。并针对患者的症状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支持计划,包括定期复诊、建档随访、治疗方案调整、过敏原避免和生活方式管理等多种形式服务,避免患者一旦症状改善就自行停药的情况发生,帮助患者坚持治疗,提升患者血脂管理质量。她表示,从药房随诊病人用药情况来看,对于血脂异常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结合生活干预方式下未能得到有效改善时,联合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以使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