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研讨会,用同行让公益更专业 基于困境儿童生存现状的社会关爱服务介入模式是青神县困境儿童关爱项目的服务介入模式。 自2020年底起至2022年底,在陈张敏聪夫人慈善基金的资助下、青神县妇女联合会的指导下,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青神县乡村妇女儿童合作发展促进会和社会志愿者组成项目工作团队,共同合作开展以“政府指导+社会资助+志愿服务+发展性服务”为服务介入模式的困境儿童关爱项目。两年前期执行期满,后期对困境儿童的生活资助金将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持续推进。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工作团队基于困境儿童生存现状的社会支持关爱服务模式做了一些探索,并将实务工作经验整理成册。 3月3日,我们特邀请云南、四川等开展县域困境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来到青神,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在活动中,我们也荣幸邀请到来自陈张敏聪夫人慈善基金的CEO,戴珊女士,做线上致辞。
关注社会议题,负责任地企业行为
活动一开始,戴珊女士在致辞中表示:“陈张敏聪夫人慈善基金一直很关切扶困助弱及乡村振兴发展的议题。2020年,陈张敏聪夫人慈善基金因缘际会之下与四川海惠就帮助青神县困境儿童的公益项目建立合作,并至此有了对困境儿童问题的更深入的了解。” 戴珊女士分享到:“少年强则国强,结合当前联合国所提出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当中,「无贫穷,良好的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性别平等,减少不平等」几项都与困境儿童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 致辞的最后,戴珊女士向研讨会现场的同行伙伴们表达了感谢与期待:“爱人者,人恒爱之,希望通过我们的多方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让更多身处困境的孩子们感受到大家对他们的爱护,重新获得爱人和爱己的能力,走出困境。”
手册发布,总结分享项目经验
在此次研讨会上,《基于困境儿童生存现状的社会关爱服务介入模式》手册正式发布,作者黄凤仪女士进行了现场分享。
手册包含三大板块。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项目服务模式,第二部分则涵盖整个项目的实务过程,第三部分则是聚焦到项目执行情况的成效考察,既有经验与成效总结,也有对存在问题和挑战的反思。 黄凤仪女士说道:“手册梳理和总结了青神县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的实施,其中不乏具有可参考的工作模式,希望为社会工作组织,特别是县域社工组织开展儿童服务工作提供经验性参考。” 青神县乡村妇女儿童合作发展促进会的陈晴女士做了题为“儿童社会关爱服务介入模式探索——以四川青神县困境儿童服务项目为例”的分享。
项目在落实过程中总结出来一个贴合困境儿童的实务模式,依托于陈张敏聪夫人慈善基金的资金支持,经政府指导,社工组织落实,当地志愿者参与,对准儿童困境,为青神县困境儿童提供10年持续的生活资助,2年持续的志愿者服务,2年的发展性服务。最终缓解困境儿童家庭经济压力,改善营养健康,提高生活水平;促使困境儿童社会融入,提升儿童的自我效能感;搭建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当提到项目落实成效时,陈晴女士提到,项目服务对象虽然是困境儿童,但不仅仅是困境儿童处境得到改善,志愿者、社工组织、儿童监护人都实现了增权赋能,与项目完成了共同成长。 #分享共创 打开更多新可能 本次研讨会,来自云南、四川多家同样关注困境儿童的同行组织也进行了自身的实务工作经验,并通过参与式工作坊,伙伴们进行了县域社会组织儿童服务困境、方式等主题讨论。
来自曲靖市麒麟区初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苏富丽女士,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分享了机构执行的三大具有特色的乡村儿童关爱保护项目——“春泥计划”儿童之家服务、故乡的孩子同行陪伴计划、0-3岁亲子早教。 三个项目关注到不同年龄层次儿童的需求,做到了精细化服务,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苏富丽女士表示,服务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除了提升服务的可持续性,还要追求服务深度,社工也要在服务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来自彝良县禾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唐启云先生在研讨会分享了很多实务经验。 他说:“第一是要探索机构村庄困境儿童服务可持续之路,可以沿着“托管+游学+乡村产品+社会服务”的路径继续发展;第二是社会工作者角色要实现转变,从服务者转变为协助者;第三是集合本地资源,社区参与为乡村儿童服务中;第四是提升本地大学生/年轻人参与到儿童服务的持续性和质量;第五是项目设计既要有服务对象也要有工作对象。”
来自救世军(香港)四川办事处的张志辉先生,以救世军四川地区儿童与青年服务类项目为例,从资助型机构的视角切入,总结了资助型机构开展工作的经验时。 他提到:第一,资助方与合作方双方优势应该进行互补。第二,儿童类项目的主体背景多元,需求差异性大,需要工作人员更多的耐心与付出。第三,项目执行团队,包括志愿者的能力建设应成为项目的一个目标。 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云南社区公益基金会和连心社区照顾中心专家陆德泉先生对各家经验分享进行总结发言。 他强调不同儿童有不同的需要,“我们要坚持发展型社会工作的模式,要明确儿童的基本权利,首先要让儿童先免于饥饿,在能够生存之后就要讲发展,儿童要接受教育,在接受完教育后就有职业发展需求。第三个权利就是参与,留守儿童在当前还可能面临污名化问题,缺乏社会参与。第四个权利是保护。要从四大权利入手,去考虑困境儿童的发展问题。”
讨论记录 在各家组织及专家学者分享结束后,就“困境儿童服务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组织角色与作用”、“县域社会组织开展困境儿童服务的困难与挑战”、“志愿者培育与社群运营”三个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与总结。
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发展的姿态去实践。 相信在更多像陈张敏聪夫人慈善基金这样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资助伙伴的支持下,在优秀、专业的公益组织的实践里,县域困境儿童的未来,一定会是更加多元、充满生命力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