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都市气象台预测,19日至21日期间,成都将迎来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将超过35℃。高温天气不仅会让人浑身不自在,还可能导致健康问题。面对即将到来的高温天气,18日,成都市疾控中心、成都平原经济区环境气象中心共同发布高温天气提醒及相关防护指南。
据了解,气象上把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称之为高温天气。同时,把连续数天(3天以上)日最高气温都超过35℃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为高温热浪。
高温来袭可能会导致先兆中暑,出现头晕脑壳痛、心慌冒冷汗等,轻症为恶心、呕吐、眩晕、脸色干红或苍白,体温升高;重症则可能导致热痉挛、热衰竭甚至热射病,出现心慌气短、冒冷汗、体温飙到40℃+,高温、抽搐、无汗、昏迷等症状。
“孩子、孕妇、老年人,有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和工地工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均属于高危人群。”成都疾控相关专家表示,日常居家打开空调、风扇,早晚可开窗透气,正午拉上窗帘,挡住太阳。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出门,必须出门的话,建议穿浅色、宽松衣服,佩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常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孕妇和老年人多待在凉爽的室内,慢性病患者注意适时适量补水,避免剧烈活动,定时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户外打工人中等强度作业应每15分钟喝杯淡盐水,高温时段轮班,增加休息频率,穿戴降温装备,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服。
“一旦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领口、袖口,脱掉衣物,帮助身体散热。用湿毛巾或冰块冷敷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或用凉水擦拭全身皮肤,加速体表降温。”相关专家提醒,如中暑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以喂其喝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症状未缓解或加重,立刻拨打120,等待期间持续用凉水降温,保持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热射病抢救黄金时间仅30分钟,切忌硬扛。”
(记者胡瑰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