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至,万物生,正是一年好时节! 行走在“长江首城”宜宾乡间的五粮液专用粮基地,当地许多种植户正忙着除草、翻土、播种等,开启新一轮的耕种。从眼下乍暖还寒的备耕时节,到蛙声一片的秋收时节,180多天的日日夜夜,地里的高粱、水稻、糯稻、玉米等粮食将完成从种子发芽到颗粒归仓的“轮回”。 在翠屏区李庄镇南胜村左湾的五粮液专用粮基地,唐天柱正利用春分前后的晴好天气,在自家地里忙碌,抢抓农时。“要种好地,节令很重要,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农时节令,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种地的,什么时节该翻土、播种、移栽,都是庄稼人必须记牢的,比如说我们川南地区的春分时节,就是提醒咱们,要翻土播种了!” 今年,唐天柱家与五粮液农业公司签订了定制高粱订单合同,按照4.5元/斤价格收购,比市场价的3.6元/斤高了近1元,仅此一项就能多收好几千块钱。 而唐天柱一家多收入的几千块钱,放大到整个宜宾市的种植户,因提高原粮收购价而增加收入是多少?答案是9000多万元,接近1亿元,且随着酿酒专用粮基地升级建设的增加,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大。 酿酒专用粮基地升级建设,承载着五粮液的品质保障和乡村振兴双重使命。 近年来,五粮液始终遵循“种、酿、选、陈、调”美酒五字诀,并把“种”作为五诀之首、佳酿之基,把田间作为“第一车间”,把粮农视为“第一匠人”,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理念,按照种植标准化、精准化、智慧化管理模式,持续推进以宜宾为核心、四川为主体,兼顾国内部分优质产区的酿酒专用粮基地升级建设。目前,五粮液专用粮基地升级建设已超120万亩,并逐年提高酿酒专用粮采购价格,以户均3、4亩计,惠及30万户以上种植户。 酿酒专用粮基地里的“好风景”,不仅仅是源于提高原粮收购价格,还有农业科研攻关的加持。 “五粮液专用粮基地有很多种合作模式,我们团队主要参与‘ 定制化基地’合作模式。”五粮液农业公司技术相关负责人钟和平说,今年的定制化基地将从去年的9万亩增加到20万亩,因此从春节后上班到现在,他都一直奔走在宜宾各个区县,优选适合种植专用粮的地块。 在20万亩定制化基地中,钟和平对计划种植1万亩的“宜宾本地大酒谷”特别关注。“这是我们遍寻宜宾各个区县,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传代近四十代的纯种糯稻品种。它是宜宾名小吃‘红桥猪儿粑’的制作原料,也是非常稀缺的传统酿酒品种,可以有效地改善糟醅的结构。” 如此优良的酿酒原料,为何会难寻?原因就在于它在空气湿度大、少风的环境中易感稻瘟病,加上其株高达1.8米,非常容易倒伏造成减产,导致农户不愿意种植,并已到了即将绝迹的地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有明确记载的本地大酒谷种植历史,是在上世纪40年代,实际上肯定更早。”钟和平说,大酒谷产量不高,但其口感非常软糯可口,因此几十年来一直有群众种植供自家吃,但已经越来越少,差一点就消亡了。 找到大酒谷后,五粮液农业公司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研发流程,进行了长达六年的攻关和十余次迭代,终于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基础:与最初的大酒谷相比,新品株高降到了1.6米左右,与大多数糯米稻株高持平,抗倒伏力得到很大提升;同时,大酒谷的亩产从最初的250公斤(稻谷)左右,增加到470公斤左右,接近翻倍,收入自然也跟着翻倍。 宜宾本地大酒谷的选育和科研攻关,是五粮液从成千上万的品种里开展品种选育和技术创新,从种子源头筑牢酿酒原粮品质关的一个缩影。 春分播种时节,种子选育是重中之重。翠屏区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伍燕翔告诉记者,开展品种筛选,目的是选出酿酒特性、生长特性、经济特性优异的专用粮品种。好酒是酿出来的,更是“种”出来的。为种出道地好粮,五粮液聘请国内顶级的院士、专家,并携手省、市、区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开展品种优选和技术开发,筑牢酿酒原粮品质关。 经过层层甄选,最终种皮较薄、吸水性强的川北弱筋小麦;淀粉含量高、单宁和青花素等成分适量的川南糯红高粱;富含矿物质、淀粉的川南原生水稻;富含植酸的川南浅丘玉米;果实饱满、质地软糯的宜宾本地大酒谷(糯稻),成为了酿造五粮液的五种核心原粮。 据悉,“十四五”期间,围绕“五粮液高质量倍增工程”,将对现有酿酒专用粮基地规模升级建设至200万亩,并通过构建政府+企业+农户“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互利共赢机制,以农户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放心的“和美种植”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擦亮“大国浓香、和美五粮、中国酒王”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