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鑫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30日第18版)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马来西亚新鲜榴莲最快不到18小时便能摆上国人餐桌,见证着开放合作的强大生命力
观察中国进口水果市场,质地细腻、香气四溢的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水果,备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对此,习近平主席深情点赞:“马来西亚鲜食榴莲一天之内就可以从果园运送到中国超市,深受中国老百姓喜爱。”
600多年前,郑和7次远洋航海中5次到访马六甲,由于鲜果无法长途运输,曾以闽粤特产荔枝干馈赠马六甲苏丹,成就了中马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600多年后,新鲜榴莲从果园采摘、完成出口,再到空运清关、分拣配送,最快不到18小时便能摆上国人餐桌。
从历史深处走来,透过榴莲“当日达”,我们能品出什么?
这其中,有物流技术的新突破。
从视若珍馐的荔枝果干到走入日常生活的鲜食榴莲,历史长河奔流至今,中国物流业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这些向“新”攀“高”的探索,助推中国从物流大国昂首迈向物流强国,也让“货畅其流”照进现实。如今,不仅是马来西亚的鲜榴莲,依托跨境冷链物流体系,远隔重洋的智利车厘子,也能一路保鲜、漂洋过海,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其中,有交通网络的新升级。
九省通衢,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已开通95条国内国际货运航线,“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在这里成为现实;西北边陲,全国首趟铁空联运跨境班列抵达乌鲁木齐,开辟铁空联运跨境物流大通道……新时代以来,我国国际航空货运网络不断织密、全球海运连接度跃居世界第一、中欧班列基本覆盖亚欧全境,一个开放共享、覆盖全球、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正加快构建,有力支撑“买全球、卖全球”。
这其中,还有对外贸易的新高度。
202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2120亿美元,比两国建交时增长近千倍,中国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双边贸易的密集清单中,“水果奇缘”仍在浓情上演:中国人的餐桌上,出现更多来自马来西亚的山竹、菠萝蜜;吉隆坡的中餐馆里,锅包肉、咕咾鸡等传统中国名肴广受食客欢迎。
航海时代的远洋馈赠、你来我往的贸易热潮,共同见证着开放合作的强大生命力。
马来西亚汽车品牌宝腾汽车与吉利汽车合作,联合研发出马来西亚首款国产新能源汽车;马中关丹产业园与中马钦州产业园联动发展,开创“两国双园”产业新模式;中国企业承建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未来东岸出产的榴莲、菠萝蜜等鲜果只需几天即可抵达中国西部腹地,比传统航线节省近一半时间……
“小船孤篷经不起惊涛骇浪,同舟共济方能行稳致远。”从持续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到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从连续举办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等经贸盛会,到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同各方分享超大规模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为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历史连接未来。从航海时代驶来的一艘艘“友谊之船”,正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向着繁荣发展的美好前景破浪前行。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借用网友的一句话,榴莲“当日达”,不香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