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持续强降雨过后,地下空间若涌入大量污水,造成排水管路堵塞,后续的地下空间清淤、疏通、设备维修等作业,暗藏着有限空间作业的致命风险。7月7日,成都市疾控中心特别提醒,广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提防有限空间作业的危害,安全抗涝。
地下空间具有相对封闭、通风条件差的特点。若地下空间排水口低于外部水位,或外部管网排水不畅,雨水会倒灌至地下空间并携带淤泥沉积。沉积的淤泥和污水,遇到作业时搅动或翻动,尤其是管道或管路突然打通时,有毒有害气体很可能突发性涌出,瞬间达到较高浓度,造成致命性危险。因此地下空间清淤、设备维修等作业时,一定要防御因有毒有害气体聚集或突涌造成的中毒或窒息风险。
中毒或窒息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积水中的垃圾、泥土、废弃物、动植物残体等富含有机物,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下逐渐被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空间内氧气,并产生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氨等有害气体。
如何安全作业?疾控专家表,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具体来看,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应全面开启地下空间的通风系统,并根据情形采用鼓风机对作业面进行通风,通风设备应防爆、风量足够,避免死角。作业前需进行“测氧、测毒、测爆”,重点监测氧含量、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氨等,作业过程中仍需对危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连续监测。
此外,作业人员佩戴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和通讯联络工具进行作业。作业过程至少需双人进行,监护人员应当全程进行监护,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现场。若发生作业事故,应按处置方案进行应急处置,组织科学施救。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许明智 |